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测绘学   128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562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制造业生产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经历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制造业生产率的提升关系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从地理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概念界定与发展、制造业生产率的来源及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路径等方面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指出不同阶段理论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及下一阶段研究的改进方向;进而通过对国内外制造业生产率实证研究的梳理,发现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然而,国内研究缺乏本土化的制造业生产率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缺乏突破;中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制造业成长的历史背景、地理分布和政策环境等特征在实证研究中尚未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解析。未来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研究需要建立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理论研究体系,拓展研究方法,关注在当今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下以及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制造业生产率来源和增长路径的演化特征及趋势,并加强对实践指导和政策参考方面的延伸。  相似文献   
962.
区域新兴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地理学的关注重点。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区位特征备受关注。本文选取风电设备制造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05-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整理了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数据库,发现中国的内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大多由相关装备制造业企业投资设立,并位于投资企业所在城市;外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倾向于布局在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城市。风电设备制造业企业的空间扩展即子公司主要集中在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和东部沿海等风力资源丰富和风电场重点建设的地区。在实证部分,利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探讨中国风电设备企业及其子公司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风力资源禀赋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的区位选择,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城市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个数较多;②产业基础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母公司区位选择;③地方政府支持主要影响风电设备企业子公司的区位选择;④风力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地方政府支持同时作用时,产业基础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风电设备企业的区位选择和地方政府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3.
孔隙介质的黏弹性、孔隙流体的Biot流动和喷射流动是影响波传播的重要物理机制.本文分别基于弹性和黏弹性BISQ模型,利用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研究了多种物理机制耦合作用条件下储层介质参数反演.为了测试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的有效性,本文分别利用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和传统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对含有不同噪声的理论合成数据进行了反演试算.对比理论合成数据反演结果可知,自适应杂交遗传算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且收敛速度快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储层介质参数反演方法.同时本文也利用不同频率尺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P波和S波实测数据进行了联合反演.对比研究表明,黏弹性BISQ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不同频率尺度的波频散特征,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P波速度,而且也能够很好地预测S波速度,从而证明了黏弹性BISQ模型能够准确地描述低频条件下的波频散.  相似文献   
964.
随着人类工业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区域、城市所在的资源储量总在不断减少,甚至一些以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得不面临无矿可采的局面.资源枯竭型城市这一名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为人们所熟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治理与转型问题也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2010年,湖南省耒阳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展开,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参与其中,为全省资源型枯竭城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树立了典型,提供了学习借鉴的参照.  相似文献   
965.
"国土厅想地方所想,帮企业所需,突出经济建设重点,做好配套服务的做法要一如既往地发扬。""国土厅积极主动为大项目服务的精神应予充分肯定。""请国土厅再接再励,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服务,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近日,湖南省省委书记徐守盛、省长杜家毫、常务副省长陈肇雄分别对上海大众长沙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主动服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66.
本文综合考虑了在波传播过程中孔隙介质的三种重要力学机制——"Biot流动机制一squirt流动机制-固体骨架黏弹性机制",借鉴等效介质思想,将含水饱和度引入波动力学控制方程,并考虑了不同波频率下孔隙流体分布模式对其等效体积模量的影响,给出了能处理含粘滞性非饱和流体孔隙介质中波传播问题的黏弹性Biot/squirt(BISQ)模型。推导了时间-空间域的波动力学方程组,由一组平面谐波解假设,给出频率-波数域黏弹性BISQ模型的相速度和衰减系数表达式。基于数值算例分析了含水饱和度、渗透率与频率对纵波速度和衰减的影响,并结合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的实测数据,对非饱和情况下的储层纵波速度进行了外推,碳酸盐岩储层中纵波速度对含气饱和度的敏感性明显低于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967.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模型宽度、厚度、埋深、电阻率等参数对视电阻率、视相位的影响,发现TM模式受静态效应影响严重;异常体产生的静态效应畸变随埋深变浅而增大,地表异常造成的畸变尤为严重;异常体与围岩的电阻率差异越大造成的静态效应越明显;相比厚度,同比改变异常体的宽度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更大.通过曲线拟合各参数与视电阻率的相关函数,估算参数计算异常体对视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以达到改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8.
黑河上游天涝池流域草地蒸散发模拟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气象站观测资料,利用Penman、FAO-Penman、FAO-Penman-Monteith、Priestley-Taylor和FAO-Radiation等5个蒸散发模型模拟黑河上游天老池流域草地日尺度和小时尺度的蒸散发,对模拟值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相关变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日尺度上, FAO-Penman-Monteith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FAO-Radiation模拟效果最差,其余3种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在小时尺度上,Priestley-Taylor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其余模型都不适合该地区草地小时尺度的潜在蒸散发模拟。模型输入参数对蒸散发模拟效果影响强弱顺序为辐射>气压>相对湿度>气温>风速。当地表辐射变动±10%时,模拟值变化幅度20%左右;在其他参数变动±10%时,模拟值变化幅度在8%以下,说明辐射以外的参数是模型模拟较不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969.
一种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世国  鲜飞  王唤龙 《岩土力学》2010,31(8):2553-2559
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是指把若干根以一定间距排列的微型桩在顶部用板体连接起来,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一种新型支挡加固结构。因其具有桩径小、施工快捷、施工人员安全保障高、经济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中小型边(滑)坡的治理工程中,尤其是快速抢险工程。根据此种结构的一般受力特征,在计算桩体内力时,提出把该结构在滑面以上的部分视为在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刚架结构,等效分解后对各桩按弹性地基梁利用m法进行解析,其间考虑了受荷段桩间岩土体对桩的推力作用,各桩体在滑面以下的部分视为弹性桩利用k法进一步计算,于是按照先分析上半部分再计算下半部分的方法可确定出该结构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各微型桩承受轴力、弯矩和剪力,其中轴力作用更为主要。以该类结构在四川省广巴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工程中实际应用为例,通过试验说明了所提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70.
测量精度与测量不确定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测量精度和测量不确定度本质的比较得出两者之间的区别,论证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优越性,并总结出测量精度与测量不确定度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与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